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学习园地 > 正文

霍勇委员:“医生集团”是大势所趋

发布人:重庆市社区与农村卫生协会 来源: 本站 发布日期:2016/4/13 【字体:

 

医道君按:为实现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更高诉求,必须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体制的运营效率;要想提升效率,必须彻底改变当前医疗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失衡、活力不足的现状。在接受医道君采访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全国政协委员霍勇一再强调。
在本届政协会议上,霍勇委员将引入社会化第三方医疗人才资源平台,医生突破身份、编制限制等内容,作为了自己提案的重点方向。霍勇委员一再强调,必须创新符合医疗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充分激发医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医疗人才现状:体制缺乏活力、人才缺乏激励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体制,以身份编制作为对人的基本管理尺度,定编、定岗、定人。,这一体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做出过贡献;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一体制对医生限制过紧、人才激励不足、流动性不够等弊端日益暴露。
作为单位人而存在的医师队伍,其劳动价值在公立医院内部长期被低估,甚至出现了专家挂号费不如医院停车费的现象。在这种体制下,医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受到压制,职业尊严感也难以提高,培养高级人才无从谈起。
而作为医改重大举措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在具体实施上,却由于 制、身份、级别、科研等限制绑住了医生的手脚, 使大多数公立医院医师对此持观望状态,无法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改革效果大打折扣。有医生直言称,参与多点执业并不难,但多点执业后,就无法妥善处理与原单位的关系了,甚至会影响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解决方法:建立社会办医机制, 搭建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平台
决定此次医改成败的关键在于:需要充分发挥医师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和改革积极性。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尊重医学专业规律、激活医疗人力资源入手。
而通过引入具有行业专业背景的社会化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化规律运作,将有效的激活现有医师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1
、首先,打破编制身份界限,将劳动者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应该鼓励建立社会化的第三方医疗人才配置平台, 比如医生集团这样的组织形态。 政府坚持宏观调控、合理划分各方权责,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1
)、政府监督
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建立医生集团等形式的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自主决定医生签约、医院合作、服务外包等操作手段。政府只需要在政策层面明确此类平台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并依法监管即可。
2
)行业自律规范
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应该充分发挥行业自身力量,制定好相应的合规标准及行业规范,在行业内形成共识。医生集团这类代表行业形象、事关百姓健康的机构必须有一套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信息披露、技能评定、资格评估等评价机制,形成一套稳定权威的可操作标准,由政府批准和推广。
3
)平台市场机制运作
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需要以现代企业的组织方式,独立自主的开展日常运营工作。 资源平台将按照市场的自然规律,将医疗资源及医疗人才从饱和、过剩的大城市、大医院,配置到资源贫乏、不足的偏远地区、基层医院,让医疗资源下沉变得水到渠成;另一方面,其也可以与医生签订包括全职、兼职、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劳动用工关系,从而有效调动现有人力资源存量、提高医生待遇。
2
、政策保障配套相关措施,试点推进
社会化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应从法律法规、管理机制等方面,解除束缚其发展的限制因素,引导其健康发展。
1
备案+信批+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管控模式
对于医生集团等新生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不宜采用以资格审批为特点的前置审批制,而应在行业自律、市场运作等基础上,采用备案+信批+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备案模式:成立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只需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备即可,不需审批;
信息披露: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可自主选择向社会披露其高管信息、专家组成、运营情况等与公众利益相关信息;
负面清单:对于法律或政府没有明文禁止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进入的经营领域及运作模式,皆视为可进入之领域。
2
)允许第三方医疗力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诊疗业务 当前类似医生集团这样的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只能通过工商部门进行工商注册,但无法从卫生主管部门获得诊疗资质, 因此其从业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在公众中的可信度也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应对其授予诊疗资质并允许开展相应诊疗业务,按有关规定加以监管即可。
事实上,如能赋予医生集团等第三方平台诊疗资质,对于推动全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很有好处。在目前的属地管理体制下,各地的医疗监管体系是割裂的,公立医院也主要是基于某一地的;但医生集团等第三方配置平台的服务范围是面向全国、尤其是面向基层的 ,市场规律会促进医疗资源由富余地区涌入缺乏地区。因此第三方平台也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监管体制。
3
)鼓励典型性领域率先试点
目前来看,建立具有示范效应的心血管病领域医生集团,可作为推进此次改革的切入点加以探索。
首先,心血管病防治状况很紧迫。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慢性疾病之首,患者数量 2.9 亿,每5 个成人中有 1 人患有心血管病,每年约 350 万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 平均每 10 秒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目前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阶段,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因此,心血管病领域与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关系特别密切,应作为优先试点领域加以支持。
同时,心血管病患者对高质量医师人才队伍的需求尤为迫切、人才建设难度尤其艰巨。因为心血管病对生命的威胁很大,心血管病患者对高素质医师资源的需求非常强烈。 而培养一个优秀心血管病专科医师的难度特别巨大、耗时特别漫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如果能通过社会化的资源配置平台,充分调动现有医师队伍、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就诊需求,不但对于其他科室具有示范效应,也能为未来的医师队伍人才培养、人才发掘和人才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4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
应该明确,除法律、法规、规章特殊规定的情形外,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医生集团等组织形式)一律向社会资本开放。只要是社会资本,包括符合条件的各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其他投资、经营主体都可以投资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
同时,可考虑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 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建设运营。 如对于基层医院的培训、 对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于骨干力量的配置, 均可以由政府委托购买第三方资源平台提供的专业服务。
这样下来,通过建立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社会化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平台,既有利于为广大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也有利于提高医生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发展预期, 同时也可为新一轮医改在人事薪酬体制改革等领域积累宝贵经验,从而确保健康中国伟大目标的顺利如期建成。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